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慈溪市水利工程首试PC工法桩工艺 助力绿色高效建设
发布日期:2024-07-23 15:21 浏览次数:

【本站7月23日讯】在推动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的浪潮中,慈溪市水利工程项目再次迈出创新步伐,慈溪市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首次成功引入并应用了PC工法桩这一新型绿色围护桩技术,不断推动绿色生态文明施工建设,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PC工法桩是一种结合了钢管桩与拉森钢板桩的新型绿色围护桩技术,通过它们的连接形成一个坚固的钢质连续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有效优化空间利用,适合在空间有限的中心城区环境中使用。作为全市水利工程范围内首个“吃螃蟹”的项目,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的成功应用,证明了PC工法桩在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实现经济效益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

缩短周期,提高建设效率。与传统的灌注桩结合高压旋喷桩的支护相比,PC工法桩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止水效果好、场地适宜性强等显著优点,在支护土体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工艺能耗,缩短地基处理工期,节省高达75%的支护工期,为项目快速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助力增发国债项目的加速实施,截至目前,慈溪市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增发国债1.77亿元,已支付1.07亿元,支付率60%,位于宁波市前列。

节约资源,提升经济效益。PC工法钢管组合桩的预制和快速施工可以减少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同时施工过程中容易监管、施工快速、可重复利用且无需养护,极大降低施工成本。据初步统计,采用PC工法桩,工程可节约混凝土约6285立方米、钢筋659.8吨、水泥942.3吨,并相应减少碳排放942.3吨,直接降低施工成本约1100万元。

规范施工,促进绿色环保。市水利局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考虑到施工地点处于城区范围,商业区、居民区密集,为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项目采用工厂化加工钢管和机械化施工模式,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无泥浆排放、低噪声污染,保障施工全过程零污染,打造绿色工地典范。


信息来源:慈溪市水利局

慈溪市水利工程首试PC工法桩工艺 助力绿色高效建设
  • 日期:2024-07-23 15:21
  • 来源: 慈溪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7月23日讯】在推动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的浪潮中,慈溪市水利工程项目再次迈出创新步伐,慈溪市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首次成功引入并应用了PC工法桩这一新型绿色围护桩技术,不断推动绿色生态文明施工建设,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PC工法桩是一种结合了钢管桩与拉森钢板桩的新型绿色围护桩技术,通过它们的连接形成一个坚固的钢质连续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有效优化空间利用,适合在空间有限的中心城区环境中使用。作为全市水利工程范围内首个“吃螃蟹”的项目,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的成功应用,证明了PC工法桩在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实现经济效益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

缩短周期,提高建设效率。与传统的灌注桩结合高压旋喷桩的支护相比,PC工法桩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止水效果好、场地适宜性强等显著优点,在支护土体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工艺能耗,缩短地基处理工期,节省高达75%的支护工期,为项目快速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助力增发国债项目的加速实施,截至目前,慈溪市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增发国债1.77亿元,已支付1.07亿元,支付率60%,位于宁波市前列。

节约资源,提升经济效益。PC工法钢管组合桩的预制和快速施工可以减少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同时施工过程中容易监管、施工快速、可重复利用且无需养护,极大降低施工成本。据初步统计,采用PC工法桩,工程可节约混凝土约6285立方米、钢筋659.8吨、水泥942.3吨,并相应减少碳排放942.3吨,直接降低施工成本约1100万元。

规范施工,促进绿色环保。市水利局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考虑到施工地点处于城区范围,商业区、居民区密集,为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项目采用工厂化加工钢管和机械化施工模式,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无泥浆排放、低噪声污染,保障施工全过程零污染,打造绿色工地典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