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5日讯】近年来,龙游县围绕以水为美、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充分挖掘“水利+”内涵,以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为契机,创新“水利+艺术”发展新模式,围绕龙游人民母亲河灵山港,将废弃乡村水电站改建成为展示水文化与乡愁记忆的摄影作品美术馆,打造成既有“文博味”又有“市场力”的水文化“金名片”。
打造水利开放共享新地标。对原废弃的黄泥圩水电站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亮化工程,在保留原先的配电房、水轮机等固有设施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水电站的历史人文故事,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泥美术馆”,成为艺术家驻地创作、艺术交流和乡村影像的展示基地。2023年“泥美术馆”成功承办水脉艺术节,吸引来自5个国家130余位艺术家进馆展览,涵盖实验艺术、纤维艺术、影像艺术、绘画、雕塑等多样化艺术形态。通过抖音、小红书、微博等自媒体宣传并成功出圈,从水利工程工程到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成为当地网红新地标。
提升沿江群众生活幸福感。泥美术馆建在灵山港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的重点治理区域,通过新建护岸、廊桥、滩地整理等,系统提升滨水开放空间、贯通慢行系统、增设水脉艺术点等,满足村民对亲水、观水、戏水、玩水的需求,已成为水生态、水文化、水环境和幸福河湖典型示范。以安全生态、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为目标,打造“15分钟亲水圈”,工程建设结合生态堰坝、亲水平台、游步道、配套绿化等功能设施,构筑起多功能慢行休闲生活体系,让沿江风光带成为群众的生活休闲区。
“水利+”形式助力乡村建设。以母亲河灵山港为创作灵感,沿江建成《灵山江边的一棵树》《山水》等36处“水利+艺术”作品,实施中国摄影界独具盛名的“还乡计划”,吸引摄影专家、爱好者实地参观,达到聚人气、提活力和繁荣乡村的目的。以泥美术馆为水文化载体,通过老照片、人物肖像、口述历史、摄影装置等形式,创造《传奇水电站》《鱼多肉足》《走溪口》等摄影作品展,实现对乡村与水文化提炼和价值转化。如摄影作品《鱼多肉足》是龙游乡贤、全球摄影最高奖“荷赛奖”获得者的摄影艺术家傅拥军关于灵山港的个展,通过27年的记录、88幅照片,全面展示灵山港的故事,助力推动水文化传承。
信息来源:龙游县林业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