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中国棒球第一村”徐家埭村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作为所属平湖市林埭镇内面积最大的村落,村内计有大小73条河流流经,水网密布、河荡纵横,具有典型的江南田园水乡风貌。近年来,徐家埭村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以建设安全河湖、生态河湖、幸福河湖为目标,着力打造清、灵、活的水文化生态,全面激活幸福河湖对于生态环境提级、生活品质提升、共富产业提能的托举作用。 2023年,徐家埭村被评为高品质水美乡村,俞家浜水域作为重要节点参加嘉兴市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比拼赛,获第一名。
二、做法和成效
海晏河清,扮靓一方青山绿水。聚焦全域水环境质量稳定和断面水质提升,不断夯实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数字赋能步伐,全面打响打好全域水生态修复持久战。印发《2023年“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当年水域整治重点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制度,明确由村班子成员担任各级河道河长,配合村劳务队,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保障方案有效落实;紧抓水质提升工作,加快河道附近养殖业等污染源腾退,建立河长定期巡河与不定期抽查“回头看”相结合的整改机制,确保整改一处压实一处,全年共整改点位89个;推动数字化端口接入,依托“河 长在线”APP,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时上报反馈,并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线上集中晾晒,对形成的优秀整改举措加快提炼推广,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操作的河长守则。
和谐则灵,巧创一片共生人水。着眼人水关系,弘扬江南和谐水文化,大力推动水域、水体、水居环境改造,打造幸福河湖环抱的振兴乡村。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村内全域污水管网开展更新改造,完成全村生活污水既有设施运维,有力保障村民居住环境生态提升;根据上级《2021-2025年林埭镇碧水行动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碧水河道8条,累计里程共3.053公里,打造水下森林7320平方米,构建起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水系生态,圆满实现了“碧水绕村”的既定目标;对标市级河湖创建要求,启动寺桥头石屑港美丽河道建设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新建护岸、园路、亲水平台、岸坡绿化、水生植物等,提振沿河景观风貌,同步加快具美公园、公共厕所、休闲广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推动水乡生态与群众生活相贴合。
产业乐活,激荡一池共富春水。利用水网遍布、水系丰富的生态优势,深入探索产业转型,打造与棒球特色产业协同配合的 “美丽水经济”。围绕俞家浜郊野乡园田园综合体,打造贯穿园区的沿河生态步道长廊,引进玻璃船、皮划艇等“网红”项目,带动园区游客大幅增长;配合浙北稻米全产业链项目,同步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通过新建生态拦截沟渠、净化池、生态缓冲带、泵站改建等措施,改善共富项目运行基础,有力护航生态农业的集约化提升。
三、经验启示
贯彻“两山”理论,坚持防治并举。作为幸福河湖的标志性成果,高品质水美乡村建设是“两山理论”的重要体现和生动实践,需要久久为功长效推进。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理顺治与防、短期与长效的关系,通过推动当下改与长久治的结合,最大限度调动队伍力量,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水和谐。浙江自古是江南水乡,村落依水而兴,群众傍水而生,水文化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情结。要坚持把服务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放到水美乡村的最突出位置,有序引导河湖规划、水体治理与乡村振兴大背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兴于水、融于水、顺于水的和谐共生,以幸福河湖助推高质量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全面发展。水域有河湖浜塘,产业有农文体旅,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治水用水不能一概而论,发展进程不能一蹴而就。要科学审慎研判当地水系的优势特点,将其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重点走低污染、高收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着力打通水美乡村与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信息来源: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