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宁波:合作共赢 象山合同节水控漏损成效凸显
发布日期:2024-09-06 17:21 浏览次数:

【本站9月6日讯】合同节水管理是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节水工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节水产业的重要抓手。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了合同节水典型案例,由浙江省水利厅、宁波市水利局推荐的象山县水务集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入选水利部供水管网控漏领域合同节水典型案例。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对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发展节水服务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象山县水务集团积极引入宁波东海集团等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采用节水效果保证型和节水效益分享型组合模式,进一步提高合同节水效能。为保证节水效果,象山水务集团要求项目实施后,将产销差率从2020年的30%以上降到2023年底的15%左右,并长期保持。

同时,项目双方积极分享节水效益,通过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分享限期的3年内,节水效益的60%归宁波东海集团所有,40%归水务集团所有。合同期内,由宁波东海集团投入的设施均属于宁波东海集团所有,由宁波东海集团维护、双方共同管理;由水务集团投入的设施均属于水务集团所有,由水务集团维护,双方共同管理。合同期满后,宁波东海集团所有投入的所有设备、设施均归属水务集团所有和维护管理。

项目实施后,象山县城乡供水得到了保障。象山县2023年供水量比2019年减少1671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比2019年减少4.57万立方米,按供水成本1.5元/立方米计算,产生经济效益6189万元。项目通过引入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还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宁波市管网漏损治理找到了一条新的破题路径。通过市场手段引入第三方企业,不仅技术、资金有了保障,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分享效益的同事,还能实现多方共赢。象山县管网漏损治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成功应用,也为其它区域解决资金和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快速降低管网漏损率、节约水资源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目前,海曙区老城区、北仑区新碶片区都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治理管网漏损。


信息来源:宁波市水利局、象山县水利局

宁波:合作共赢 象山合同节水控漏损成效凸显
  • 日期:2024-09-06 17:21
  • 来源: 宁波市水利局、象山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9月6日讯】合同节水管理是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节水工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节水产业的重要抓手。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了合同节水典型案例,由浙江省水利厅、宁波市水利局推荐的象山县水务集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入选水利部供水管网控漏领域合同节水典型案例。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对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发展节水服务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象山县水务集团积极引入宁波东海集团等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采用节水效果保证型和节水效益分享型组合模式,进一步提高合同节水效能。为保证节水效果,象山水务集团要求项目实施后,将产销差率从2020年的30%以上降到2023年底的15%左右,并长期保持。

同时,项目双方积极分享节水效益,通过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分享限期的3年内,节水效益的60%归宁波东海集团所有,40%归水务集团所有。合同期内,由宁波东海集团投入的设施均属于宁波东海集团所有,由宁波东海集团维护、双方共同管理;由水务集团投入的设施均属于水务集团所有,由水务集团维护,双方共同管理。合同期满后,宁波东海集团所有投入的所有设备、设施均归属水务集团所有和维护管理。

项目实施后,象山县城乡供水得到了保障。象山县2023年供水量比2019年减少1671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比2019年减少4.57万立方米,按供水成本1.5元/立方米计算,产生经济效益6189万元。项目通过引入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还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宁波市管网漏损治理找到了一条新的破题路径。通过市场手段引入第三方企业,不仅技术、资金有了保障,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分享效益的同事,还能实现多方共赢。象山县管网漏损治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成功应用,也为其它区域解决资金和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快速降低管网漏损率、节约水资源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目前,海曙区老城区、北仑区新碶片区都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治理管网漏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