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5-00263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嘉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竣工验收
发布日期:2025-03-17 17: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兴市水利局

【本站3月17日讯】经过近十年的砥砺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实现竣工验收。3月7日,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竣工验收会议召开,与会专家及代表一致同意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运行管理新阶段,为杭嘉湖治水再添新利器。

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项目负责人曹明建介绍,“随着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工程的正式投运,将大幅改变候潮排涝格局,提升太湖流域洪水北排和东排能力。同时,可促进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体流动,改善流域和杭嘉湖东部平原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工程顺利竣工  筑起南排防洪新屏障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河网纵横交错,治水环境复杂,汛期防洪排涝压力大。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是国家 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骨干工程。工程通过河道整治、新建泵站等措施,筑起南排防洪新屏障。

作为工程核心设施,长山河排水泵站和南台头排水泵站在汛期与其他排涝枢纽紧密配合,通过精准调控、灵活作业,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强排能力,持续高效地将内河涝水排出,有效降低内河水位;在枯水期与其他水利设施紧密配合,通过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了枯水期区域内居民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数据显示,泵站工程自2020年试运行以来,累计排放涝水7亿立方米,在抵御“烟花”“梅花”“贝碧嘉”等台风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顺利竣工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嘉兴水利人的心血。”在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技术负责人吴美红看来,整个工程投资规模大、覆盖面广、战线长,对整个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开建以来,全体水利人就紧跟冲锋的号令,紧着干、跑着干、拼命干,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面对工程施工范围广、施工环境复杂,嘉兴水利人科学部署,与各参建单位协同作战、攻坚克难,严格把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在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同步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优化水系连通,增强了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通过新建护岸堤防种植绿化,打造两岸更宜居环境,大幅度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累计排涝631亿立方米  40余年护嘉水安澜

田连阡陌,水网纵横,杭嘉湖之水哺育了一方儿女,却也曾给当地人民带来灾情。

20世纪70年代,杭嘉湖平原开辟向杭州湾排涝通道——杭嘉湖南排工程被列入国家规划。“低水高走、北水南排”的杭嘉湖南排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建立一系列孔门闸站,将洪水往南排入钱塘江和杭州湾。

1978年11月起,作为整个南排工程重要项目长山河一期土方正式开挖。1980年8月9日,长山闸首次开闸排涝,5.8亿立方米通过长山河,经长山闸泄入钱塘江。而在1991年太湖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中,长山闸开足7孔排涝,农田受灾面积比1954年减少一半。

长山闸显著的排涝作用,催生了南排后续工程的加速建设。至1998年底,南排工程南台头闸、盐官上河闸和下河闸站基本建成,洪水从钱塘江北岸四座大闸奔涌而出;2015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开工建设,新增长山河泵站、南台头泵站等枢纽工程及其配套河道工程。

随着各项工程的陆续投入使用,南排工程的排涝灌溉功能得到更好发挥,自1980年陆续建成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外排水量631亿立方米,为整个杭嘉湖平原的生产生活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接下来,嘉兴将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设施日常监测和维护,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工程在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拓展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263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发布机构: 浙江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嘉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竣工验收
  • 日期:2025-03-17 17:54
  • 来源: 嘉兴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3月17日讯】经过近十年的砥砺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实现竣工验收。3月7日,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竣工验收会议召开,与会专家及代表一致同意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运行管理新阶段,为杭嘉湖治水再添新利器。

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项目负责人曹明建介绍,“随着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工程的正式投运,将大幅改变候潮排涝格局,提升太湖流域洪水北排和东排能力。同时,可促进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体流动,改善流域和杭嘉湖东部平原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工程顺利竣工  筑起南排防洪新屏障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河网纵横交错,治水环境复杂,汛期防洪排涝压力大。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是国家 172 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骨干工程。工程通过河道整治、新建泵站等措施,筑起南排防洪新屏障。

作为工程核心设施,长山河排水泵站和南台头排水泵站在汛期与其他排涝枢纽紧密配合,通过精准调控、灵活作业,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强排能力,持续高效地将内河涝水排出,有效降低内河水位;在枯水期与其他水利设施紧密配合,通过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了枯水期区域内居民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数据显示,泵站工程自2020年试运行以来,累计排放涝水7亿立方米,在抵御“烟花”“梅花”“贝碧嘉”等台风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顺利竣工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嘉兴水利人的心血。”在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技术负责人吴美红看来,整个工程投资规模大、覆盖面广、战线长,对整个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开建以来,全体水利人就紧跟冲锋的号令,紧着干、跑着干、拼命干,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面对工程施工范围广、施工环境复杂,嘉兴水利人科学部署,与各参建单位协同作战、攻坚克难,严格把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在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同步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优化水系连通,增强了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通过新建护岸堤防种植绿化,打造两岸更宜居环境,大幅度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累计排涝631亿立方米  40余年护嘉水安澜

田连阡陌,水网纵横,杭嘉湖之水哺育了一方儿女,却也曾给当地人民带来灾情。

20世纪70年代,杭嘉湖平原开辟向杭州湾排涝通道——杭嘉湖南排工程被列入国家规划。“低水高走、北水南排”的杭嘉湖南排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建立一系列孔门闸站,将洪水往南排入钱塘江和杭州湾。

1978年11月起,作为整个南排工程重要项目长山河一期土方正式开挖。1980年8月9日,长山闸首次开闸排涝,5.8亿立方米通过长山河,经长山闸泄入钱塘江。而在1991年太湖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中,长山闸开足7孔排涝,农田受灾面积比1954年减少一半。

长山闸显著的排涝作用,催生了南排后续工程的加速建设。至1998年底,南排工程南台头闸、盐官上河闸和下河闸站基本建成,洪水从钱塘江北岸四座大闸奔涌而出;2015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开工建设,新增长山河泵站、南台头泵站等枢纽工程及其配套河道工程。

随着各项工程的陆续投入使用,南排工程的排涝灌溉功能得到更好发挥,自1980年陆续建成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外排水量631亿立方米,为整个杭嘉湖平原的生产生活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接下来,嘉兴将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设施日常监测和维护,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工程在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拓展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