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5-00329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绿水青山 幸福靠山
发布日期:2025-03-26 15:47 浏览次数:

春风和煦,芳菲尽染。

3月22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营地,参加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溪水潺潺、青山翠竹间,感受治水带来的河湖山川之美和城乡发展之变。

江河之兴,源自思想指引;山海之变,见证思想光芒。浙江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的水利实践,发布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报告,生动展示之江水利厚植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孜孜探索和创新实践。

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青山依依年锦绣,绿水绵绵岁温柔……”悠扬的歌舞《绿水青山》,拉开了主题宣传活动的帷幕。20年砥砺奋进,在一个个精彩节目的生动演绎中浓缩呈现。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百姓的幸福源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浙江走上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共赢之路。

“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20年来,浙江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河湖长制为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2万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0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二十载治理迭代,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在之江各地流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涌现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县域幸福母亲河样板,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连续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评估中获得优秀。

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浙江攒下“生态本钱”。如何发挥好绿色优势,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从活动现场发布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中,记者找到了浙江这些发力点:通过持续推进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产业融合、探索水生态资源资产信贷融资等途径,将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生态、优良水资产,有效转化为驱动绿色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的“活水”动能。

杭州市淳安县和建德市基于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签订水权交易协议,交易水量5000万立方米,促进建德市农夫山泉百亿水产业发展。

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6年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此后又完成3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总金额超3亿元。

衢州市开化县和德清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开化县下淤村马金溪部分水域和滩地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德清县境内洛舍漾部分水域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交易金额1050万元。

绍兴市通过盘活汤浦水库存量资产,推动全国首单水利领域REITs落地,将30年供水收益转化成基金产品,募集社会资金用于镜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累计完成“取水贷”贷款授信347.8亿元,发放支持“水经济”贷款115.8亿元,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提升。

…………

“高颜值”生出好价值,“玉丝带”映衬美画卷。浙江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卢健国说:“在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前提下,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支持各地开展试点探索,丰富和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水治理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饭”吃得长长久久

香喷喷的“生态饭”,如何才能吃得长长久久?

早些年,在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电镀厂、冶炼厂林立。废气废水弄得村前村后乌烟瘴气。陈岙村痛定思痛,决定从“治水”开始“治村”。他们搬迁100多家企业,彻底整治工业污染源,并在水利部门帮助下,建山塘、修堰坝,让陈岙溪回归清澈。

环境美了,陈岙村以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模式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成游泳中心、皮划艇中心,推出漂流、游船等水旅融合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净资产从负债跃升至2亿元,年净收益突破800万元。

“我们尝到治水的甜头后,开始扭转意识,主动投入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中。”陈岱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他们在山体裸露边坡种植绿化植被,建成近3公里绿色景观长廊。

“一些村民主动从‘受益者’变成‘守护者’,志愿参加巡河护河活动,实现‘治理—转化—治理’的良性循环,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陈众芳感慨。

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龙坞水源保护项目志愿者张海江,多年前来到青山村,发现当地为了追求竹笋和竹材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龙坞水库面临污染。

眼看污染将至,心急的张海江逐户走访乡亲们,与4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下水源地周边500多亩关键林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把好生态还给大自然。

“青山村恢复山清水秀后,我们启动‘自然好邻居’计划,帮助村民进行房屋改造,打造‘文艺范’的乡村建筑。”张海江说。

乡村与艺术“邂逅”,让群众尝到甜头。一些村民在房屋改造后开起民宿,年收入达15万元。还有些村民和远道而来的设计师学起手工编织,掌握“吃饭”手艺。

“我们采用受益者付费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公益基金进行收入再分配。”张海江介绍,当地旅游业、新业态等受益者将部分收入捐入基金,用于水源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及乡村建设。

好生态锻造好业态,带来好“钱”景。越来越多的乡村,如陈岙村、青山村一样,想方设法使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促进,生态反哺的故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美注脚。

故事还在继续。活动现场,浙江省水利厅与小红书互联网平台联合推出“春水计划”城乡共富传播行动,为水美乡村建设、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价值转化等优秀案例,提供宣传和孵化平台。

共富水美,绿动未来。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锐表示:“浙江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良性循环的机制,为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浙江水利的担当。”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329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绿水青山 幸福靠山
发布日期:2025-03-26 15:47 浏览次数:

春风和煦,芳菲尽染。

3月22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营地,参加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溪水潺潺、青山翠竹间,感受治水带来的河湖山川之美和城乡发展之变。

江河之兴,源自思想指引;山海之变,见证思想光芒。浙江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的水利实践,发布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报告,生动展示之江水利厚植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孜孜探索和创新实践。

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青山依依年锦绣,绿水绵绵岁温柔……”悠扬的歌舞《绿水青山》,拉开了主题宣传活动的帷幕。20年砥砺奋进,在一个个精彩节目的生动演绎中浓缩呈现。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百姓的幸福源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浙江走上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共赢之路。

“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20年来,浙江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河湖长制为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2万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0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二十载治理迭代,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在之江各地流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涌现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县域幸福母亲河样板,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连续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评估中获得优秀。

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浙江攒下“生态本钱”。如何发挥好绿色优势,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从活动现场发布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中,记者找到了浙江这些发力点:通过持续推进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产业融合、探索水生态资源资产信贷融资等途径,将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生态、优良水资产,有效转化为驱动绿色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的“活水”动能。

杭州市淳安县和建德市基于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签订水权交易协议,交易水量5000万立方米,促进建德市农夫山泉百亿水产业发展。

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6年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此后又完成3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总金额超3亿元。

衢州市开化县和德清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开化县下淤村马金溪部分水域和滩地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德清县境内洛舍漾部分水域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交易金额1050万元。

绍兴市通过盘活汤浦水库存量资产,推动全国首单水利领域REITs落地,将30年供水收益转化成基金产品,募集社会资金用于镜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累计完成“取水贷”贷款授信347.8亿元,发放支持“水经济”贷款115.8亿元,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提升。

…………

“高颜值”生出好价值,“玉丝带”映衬美画卷。浙江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卢健国说:“在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前提下,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支持各地开展试点探索,丰富和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水治理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饭”吃得长长久久

香喷喷的“生态饭”,如何才能吃得长长久久?

早些年,在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电镀厂、冶炼厂林立。废气废水弄得村前村后乌烟瘴气。陈岙村痛定思痛,决定从“治水”开始“治村”。他们搬迁100多家企业,彻底整治工业污染源,并在水利部门帮助下,建山塘、修堰坝,让陈岙溪回归清澈。

环境美了,陈岙村以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模式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成游泳中心、皮划艇中心,推出漂流、游船等水旅融合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净资产从负债跃升至2亿元,年净收益突破800万元。

“我们尝到治水的甜头后,开始扭转意识,主动投入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中。”陈岱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他们在山体裸露边坡种植绿化植被,建成近3公里绿色景观长廊。

“一些村民主动从‘受益者’变成‘守护者’,志愿参加巡河护河活动,实现‘治理—转化—治理’的良性循环,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陈众芳感慨。

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龙坞水源保护项目志愿者张海江,多年前来到青山村,发现当地为了追求竹笋和竹材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龙坞水库面临污染。

眼看污染将至,心急的张海江逐户走访乡亲们,与4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下水源地周边500多亩关键林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把好生态还给大自然。

“青山村恢复山清水秀后,我们启动‘自然好邻居’计划,帮助村民进行房屋改造,打造‘文艺范’的乡村建筑。”张海江说。

乡村与艺术“邂逅”,让群众尝到甜头。一些村民在房屋改造后开起民宿,年收入达15万元。还有些村民和远道而来的设计师学起手工编织,掌握“吃饭”手艺。

“我们采用受益者付费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公益基金进行收入再分配。”张海江介绍,当地旅游业、新业态等受益者将部分收入捐入基金,用于水源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及乡村建设。

好生态锻造好业态,带来好“钱”景。越来越多的乡村,如陈岙村、青山村一样,想方设法使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促进,生态反哺的故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美注脚。

故事还在继续。活动现场,浙江省水利厅与小红书互联网平台联合推出“春水计划”城乡共富传播行动,为水美乡村建设、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价值转化等优秀案例,提供宣传和孵化平台。

共富水美,绿动未来。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锐表示:“浙江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良性循环的机制,为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浙江水利的担当。”

春风和煦,芳菲尽染。

3月22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营地,参加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溪水潺潺、青山翠竹间,感受治水带来的河湖山川之美和城乡发展之变。

江河之兴,源自思想指引;山海之变,见证思想光芒。浙江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的水利实践,发布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报告,生动展示之江水利厚植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孜孜探索和创新实践。

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青山依依年锦绣,绿水绵绵岁温柔……”悠扬的歌舞《绿水青山》,拉开了主题宣传活动的帷幕。20年砥砺奋进,在一个个精彩节目的生动演绎中浓缩呈现。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百姓的幸福源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浙江走上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共赢之路。

“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20年来,浙江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河湖长制为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写好治水兴水文章。

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2万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0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二十载治理迭代,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在之江各地流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涌现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县域幸福母亲河样板,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连续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评估中获得优秀。

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浙江攒下“生态本钱”。如何发挥好绿色优势,变生态“好水”为经济“活水”?

从活动现场发布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中,记者找到了浙江这些发力点:通过持续推进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产业融合、探索水生态资源资产信贷融资等途径,将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生态、优良水资产,有效转化为驱动绿色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的“活水”动能。

杭州市淳安县和建德市基于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签订水权交易协议,交易水量5000万立方米,促进建德市农夫山泉百亿水产业发展。

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6年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此后又完成3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总金额超3亿元。

衢州市开化县和德清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为开化县下淤村马金溪部分水域和滩地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德清县境内洛舍漾部分水域开发项目5年经营权,交易金额1050万元。

绍兴市通过盘活汤浦水库存量资产,推动全国首单水利领域REITs落地,将30年供水收益转化成基金产品,募集社会资金用于镜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累计完成“取水贷”贷款授信347.8亿元,发放支持“水经济”贷款115.8亿元,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提升。

…………

“高颜值”生出好价值,“玉丝带”映衬美画卷。浙江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卢健国说:“在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前提下,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支持各地开展试点探索,丰富和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水治理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饭”吃得长长久久

香喷喷的“生态饭”,如何才能吃得长长久久?

早些年,在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电镀厂、冶炼厂林立。废气废水弄得村前村后乌烟瘴气。陈岙村痛定思痛,决定从“治水”开始“治村”。他们搬迁100多家企业,彻底整治工业污染源,并在水利部门帮助下,建山塘、修堰坝,让陈岙溪回归清澈。

环境美了,陈岙村以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模式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成游泳中心、皮划艇中心,推出漂流、游船等水旅融合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净资产从负债跃升至2亿元,年净收益突破800万元。

“我们尝到治水的甜头后,开始扭转意识,主动投入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中。”陈岱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他们在山体裸露边坡种植绿化植被,建成近3公里绿色景观长廊。

“一些村民主动从‘受益者’变成‘守护者’,志愿参加巡河护河活动,实现‘治理—转化—治理’的良性循环,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陈众芳感慨。

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龙坞水源保护项目志愿者张海江,多年前来到青山村,发现当地为了追求竹笋和竹材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龙坞水库面临污染。

眼看污染将至,心急的张海江逐户走访乡亲们,与4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下水源地周边500多亩关键林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把好生态还给大自然。

“青山村恢复山清水秀后,我们启动‘自然好邻居’计划,帮助村民进行房屋改造,打造‘文艺范’的乡村建筑。”张海江说。

乡村与艺术“邂逅”,让群众尝到甜头。一些村民在房屋改造后开起民宿,年收入达15万元。还有些村民和远道而来的设计师学起手工编织,掌握“吃饭”手艺。

“我们采用受益者付费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公益基金进行收入再分配。”张海江介绍,当地旅游业、新业态等受益者将部分收入捐入基金,用于水源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及乡村建设。

好生态锻造好业态,带来好“钱”景。越来越多的乡村,如陈岙村、青山村一样,想方设法使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促进,生态反哺的故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美注脚。

故事还在继续。活动现场,浙江省水利厅与小红书互联网平台联合推出“春水计划”城乡共富传播行动,为水美乡村建设、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价值转化等优秀案例,提供宣传和孵化平台。

共富水美,绿动未来。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锐表示:“浙江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良性循环的机制,为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浙江水利的担当。”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